-
9月7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化学科普教育基地携手黔南州科协,在都匀一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丽化学”科普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由谢建新教授、贾双珠副教授、禹莉老师领衔,基地成员协同参与,为高二年级两个班级的百余名学生呈现了一场融合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知识盛宴。
活动现场设置了“水中花园”的晶体生长现象、“化学红绿灯”的氧化还原反应、“果皮爆气球”的溶胀反应等五个特色实验项目,每个项目均配备原理讲解与实操环节。学生们在分组召唤“法老之蛇”时展现出强烈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奇幻魔壶”演示环节,因试剂用量略少未达预期效果。谢建新教授借此契机表示,“实验失败是科学探索的常态,正如人生需要不断试错。重要的是从失败中获取经验。”这一即兴教学环节意外成为课堂亮点,学生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
原定两小时的课程因学生热情持续延长。当完成三个实验项目后,高二(1)班学生刘祖源主动表示:“老师讲到12点我们也愿意听!”这种自发延长学习时间的情况,生动印证了活动设计的成功。课后反馈显示,98%的参与者表示“希望定期开展此类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现象观察-原理解析-实践操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抽象的化学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实验现象。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为科普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
贵州教育报记者 潘国虎
编辑 皮亚丹
二审 钟俊怡
三审 王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