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幼专举办2025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桥见”贵州东盟青年人文交流活动

黔南 更新于:2025-08-02 14:08
  • 李爱萍31417956

    8月1日,2025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桥见”贵州东盟青年人文交流活动在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黔南幼专”)举行。此次活动由贵州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黔南幼专校承办,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50余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领略职业教育风采,沉浸式体验贵州多彩民族文化。

    活动中,国际师生首站走进校地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展厅内,一件件精美的陶瓷、细腻的蜡染、精致的马尾绣作品,凝聚着学生创意与心血,展现着黔南幼专师生在产教融合、非遗传承上的成果,国际师生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在黔货出山产业学院,国际师生们看到学生熟练地进行直播带货,向网友介绍贵州特色产品时,对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表示高度肯定,还现场购买了学生们制作的产品,以作纪念。

    在“婴幼儿回应性照料”课堂交流中,黔南幼专教师凭借专业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案例展示,让国际师生对中国婴幼儿教育理念与实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对黔南幼专办学特色有了更深的印象,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认真聆听,积极与授课教师互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现场氛围浓烈。

    “贵州平坡农民画”“民间美术剪纸”“蜡染”三堂交流课程,让国际师生们沉浸式体验和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农民画课程中,老师讲述着贵州农民画背后的民俗故事,国际师生们沉浸其中,感受着独特的乡土艺术魅力;剪纸课堂上,大家手持剪刀,跟随老师的指导,尝试剪出富有中国韵味的图案,在一折一剪间,体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巧;蜡染课程里,师生们亲自绘制蜡染图案,体验蓝白相间的独特艺术之美。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学生Nur Fatini Syakirah Binti Ahmad Fairos 表示,过去我们对贵州民族文化的了解有限,这次亲眼所见才感受到其中的“厚重感”,当民族文化与年轻一代的联结,这种“活态传承”的方式让我们对贵州民族文化有了更鲜活的认识,也感受到了文化背后“有人、有故事、有温度”的生命力。

    “课堂通过模拟场景和实操演示,让我对婴幼儿照料变得更加具象化,看到了黔南幼专在婴幼儿照护领域的专业性与温度,尤其是将理论、实操与人文关怀结合的模式,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角,同时,还让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差异与互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新加坡社科大学带队教师CHIA TZE YONG表示。

    此次“桥见”贵州国际师生来黔交流活动,是黔南幼专推进教育国际化的生动实践,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增进了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互学互鉴,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文化交流合作中搭建了新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师生的相互理解与学习。未来,黔南幼专将继续积极参与此类国际交流活动,不断推动学校教育国际化进程,为促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

    通讯员 鲍伟

    编辑 李嘉琪

    二审 梁晓琳

    三审 张发扬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