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指出,随着人口快速老化,失智症照护需求呈持续增加趋势,对家庭与社会都是重要挑战。
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高龄医学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执行长许志成表示,2025年是台湾正式迈入超高龄社会的第1年,不只面临高龄长照及失智照护改革,同时还须因应少子化等人力资源挑战。高龄长者常常受多种慢性疾病与共病缠身,透过早期健康管理介入,可有效延缓甚至预防失智症。
事实上,失智症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种因大脑损伤退化,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退化,影响记忆、思考、日常生活行为的症候群,从出现轻度症状,逐渐恶化至中重度,病程进展速度及表现因人而异,可能受到遗传、环境因素等多重影响,若能及早介入治疗,对于延缓病程至关重要。
40岁是预防失智症起点
许志成说明,预计年底将发表首份《台湾失智症风险因子管理白皮书》,以流行病学为基础,系统性整理出失智症风险因子,包括:代谢疾病(如肥胖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中风后认知障碍、癫痫等共病,并考量空气污染、感官剥夺、心理社会因素及生活型态影响,藉此提出失智症防治的政策建议。
许志成强调,40岁后就是预防失智症的黄金期,应及早掌握14项可控制的风险因子。《台湾失智症风险因子管理白皮书》锁定的卫教对象不只医界,更包括医院个管师、社区照护机构及民众,将是台湾第1份完整的失智症风险管理工具。
控制14项风险因子
失智症可预防吗?国卫院高龄研究中心召集人杨渊韩指出,根据《刺胳针》(Lancet) 2024年发表的研究,高达45%的失智症可透过控制14项风险因子来预防或延缓,其中,肥胖与糖尿病除了会导致慢性病与癌症外,更会在无形之中增加失智风险。
杨渊韩表示,研究证实,中年肥胖与糖尿病患者在晚年罹患失智症的风险显着升高,若能及早进行体重与血糖管理,将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并延缓病程。为协助国人及早行动,《台湾失智症风险因子管理白皮书》提出:
顾腰围:避免肥胖,减少代谢症候群及失智风险。
控血糖:对于高龄长者来说,低血糖带来的失智症风险甚至高于高血糖。
压不冲:控制血压,避免高血压损伤脑血管。
脂不高: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与脑中风风险。
肾要好:肾功能越差,认知障碍发生率越高。
杨渊韩提醒,失智症其余55%风险包括肾脏病、心衰竭、心房颤动、脑中风与癫痫等,皆与认知障碍高度相关,唯有透过慢性病管理、正确药物治疗与跨专业合作,才能有效延缓失智发生。
长照3.0二阶扩大全年龄失智照护
卫生福利部长期照顾司司长祝健芳表示,截至2024年底,失智症确诊率已达67.61%,共有23.9万名患者获得诊断与服务,顺利完成该年设定的67%目标。2025年目标则是朝迈进
期望7成以上的失智症患者能获得诊断与服务
7成以上的家庭照顾者能接受支持与训练;7%的民众能具备正确认知并展现友善态度。
祝健芳说明,《台湾失智症风险因子管理白皮书》强调中年及早预防失智症的观念,与长照3.0政策方向一致,政策以为愿景,提出8大目标,包括无缝衔接医疗与长照、导入智慧照顾、强化专业人力等,补强2.0不足。
祝健芳指出,目前第1阶段已扩大外籍看护僱用规範,并设立失智共照中心及社区据点,依失能程度提供分流服务,结合全日型社区据点与医院照护中重度患者,减轻家庭负担。第2阶段将于2026年上路,将取消失智症年龄限制,扩大服务50岁以下早发型失智患者,期望结合政府、慢病管理及社区资源,提前介入,降低家庭与社会长照压力。
原文出处于此
延伸阅读:
失智症可早期发现!医师推荐有效阻断病程失智症新药谁能用?差在哪?使用条件、费用一次看失智症末期能活多久?如何评估时间?教你看预测免责声明:肌肤保养品使用后状况会依个人使用方法及肌肤状况而有所不同,并请配合正确使用方法。
举报